创新金融服务,助力外贸新业态发展_中一期货
近年来,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带动跨境结算等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涌现。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优势,创新数字化金融产品供给,在数字化的结算产品、风控体系和营销体系方面持续创新,打造了以服务跨境电商业态为主的完整产品体系,为外贸新业态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数字金融服务,助力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和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不断涌现。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明确支持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培育自主品牌。中国银行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稳规模优结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优势,创新数字化金融产品供给,为外贸新业态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数字金融服务,助力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一、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近年来随着千禧一代逐渐成为社会中坚,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风靡全球,我国跨境电商业务规模五年增长近十倍。据海关数据,2022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出口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在全部出口中占比6.5%。今年1—2月,海关数据显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5.8%,在整体外贸微增情况下再次较快增长。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单票报关单的货值最高限额为15万美元,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该模式下,市场聚集区内的商户(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接到境外采购商订单后,可委托代理企业办理出口通关手续,货物出口按大类进行,按“章”归类申报通关,而且不收增值税、取消出口退税契合了商户出口小商品,订单量小、笔数多、货品杂、而且“开票难”等特点,便利出口通关,极大激发了商户的出口动力。近年来,我国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地区不断扩容,交易规模持续高增,2021年我国市场采购贸易规模超过9300亿元,同比增长32.1%,在全部出口中占比4.3%。
海外仓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边是国外线上购物爆发式增长,跨境电商需求迎来井喷,另一边是物流受阻导致国内大量货物难以及时送达消费端,越来越多卖家选择通过海外仓将出口货物提前布放在目标市场国家的仓储设施。目前海外仓已发展成为支撑跨境电商发展、拓展国际市场的新型外贸基础设施。根据商务部数据,2022年我国海外仓数量超过1500个,面积约1900万平米。
外贸新业态日趋品牌化规范化。伴随跨境电商市场由高速增长阶段走向高质量增长阶段,中国企业“品牌出海”扬帆起航,大量卖家开始依靠品牌溢价进行差异化竞争。适逢国内互联网流量见顶,国内头部电商纷纷出海。跨境电商生态从平台、物流和支付等基础服务设施全部在外,逐渐演化为以我为主,涌现出了大量中资背景基础设施服务商。
外贸新业态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外贸新业态拉近供需双方关系,凭借自身对需求趋势的敏锐感知,借助“小单快反”等柔性供应链方式,实现生产流通全流程数智化,助力我国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外贸新业态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在中央统一部署下,相关监管部门打造协同监管体系,在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海外仓、海关通关和税收等方面不断出台制度性安排。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出台了支持规范外贸新业态结算业务的相关监管制度。
二、外贸新业态需要创新金融服务
跨境结算是外贸新业态最基础的金融服务。相较于传统外贸,商业银行需要加强结算业务模式创新,探索利用交易订单等电子信息,为广大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普惠安全的线上结算服务。同时要加大与境内外支付机构、跨境电商平台和市场采购联网平台等市场主体的深度融合,相互引流,为外贸新业态提供“金融+非金融”增值服务体系。
外贸新业态需要全新的数字化结算产品。外贸新业态“小额高频”的特点要求银行有处理打包汇款的能力。跨境电商方面,目前市场上形成了境外支付机构境外收款、境内支付机构或境内银行承接境外资金的主流跨境结算模式,这种模式由市场自发形成,有一定合理性。境内银行既要因势利导,创新完善现有模式下承接的数字化结算产品,又要勇于创新,推进直联跨境电商平台等新模式不断落地,不断降低外贸新业态跨境结算成本。市场采购贸易方面,目前各试点区所在的地方政府均搭建了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银行通过与该平台系统直联,可以为代理企业和中小卖家提供线上收结汇服务。
外贸新业态需要全新的数字化风控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外贸新业态金融服务,要求银行做好交易真实性核查工作。打包汇款动辄数十万笔交易明细,如何有效甄别虚假交易,需要银行提出更多“真招、实招”,有效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
外贸新业态需要全新的数字化营销体系。外贸新业态中小微商户众多,业务高度集中于头部平台,结算高度集中于头部支付机构。银行需要构建全新的数字化营销体系,“强强联手”,创新与头部平台和支付机构的数字化营销方案,利用互联网企业流量优势和客户洞察能力不断优化因客服务能力,为不同客户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
三、中国银行助力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管国有金融企业,中国银行历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外贸新业态金融服务,特别是跨境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就是在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和服务广大人民,就是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对于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工作要求。这项工作充分体现了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一定程度上就是践行总书记所说的胸怀“国之大者”。同时,中国银行正在全力实施打造跨境领先银行战略,成为外贸新业态首选合作银行品牌,也是中国银行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针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等不同外贸新业态形态,中国银行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结算服务产品,全力满足市场需求。
具体来说,针对外贸新业态结算市场,中国银行已搭建起了包括对接境内支付机构业务、对接境外支付机构业务和直联跨境电商企业在内的完整产品体系,先后对接头部支付机构等主流客户,积极服务我国“品牌出海”电商平台和企业,能够为市场上主流业务模式提供无缝对接的数字化结算服务。2022年,中国银行外贸新业态结算业务规模近29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今年一季度,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中国银行外贸新业态结算业务继续高速发展,交易规模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40%。
市场规模最大的跨境电商方面,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大力指导下,2017年我行推出市场需求最大的服务境内支付机构“中银跨境e商通--三方通”产品,为跨境电商本外币、进出口场景提供一站式跨境结算服务。服务推出以来,广受市场好评,先后与支付宝、财付通等20多家知名支付机构对接,业务范围涵盖货物贸易、留学和跨境旅游等多种场景,累计交易金额突破一万亿元,为数十万家中小商户提供便捷安全普惠的跨境结算服务,有效通过了数次“双十一”、“黑五”等国内外购物节压力测试。针对传统模式清算流程长、成本高的痛点,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悉心指导下,中国银行于2022年初创新推出“中银跨境e商通--直联通”品牌下首款产品——亚马逊中一国际期货站直联收款,近期还将在深圳市中一国际期货指导下推出外综服跨境电商收款服务,服务中国企业“品牌出海”,为行业降本增效提供“中行方案”。在服务境外支付机构的“中银跨境e商通--海外通”产品方面,中国银行也在监管部门指导下积极稳妥探索与境外支付机构进行对接,早在2015年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就与头部境外支付机构PingPong公司创新研发了虚拟账户分账体系,为境外支付机构展业提供了强大金融支持。
市场采购贸易方面,围绕做大市场采购贸易规模,打造商户全链条金融生态服务,中国银行创新打造了“中银跨境e采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收结汇品牌,目前已与近二十家市场采购贸易联网平台进行对接,为客户提供线上收结汇服务。海外仓方面,通过海内外联动,在200余家重点海外仓企业中,中国银行已与130多家海外仓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客户关系,客户占比达到67%,为京东、纵腾等重点企业提供了包含境内外账户、跨境结算和贸易融资在内的全方位海外仓综合金融服务。
四、精益求精推动新业态业务平稳健康长远发展
相较于传统外贸,外贸新业态“小额高频海量”的交易特征明显,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难度较大。随着交易规模越来越大,海量交易和订单数据条件下,银行需要创新风控手段,有效识别虚假和违规交易,方能确保业务平稳健康长远发展。
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中国银行高度重视业务合规性管理,不断加强合规能力建设,平衡业务发展创新与合规之间的关系,将合规风控能力转化为业务发展的竞争力。我行合规能力一方面来自于遍布全球的60多家机构对世界各地监管合规特别是反洗钱与制裁合规方面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根植于我行对新业态市场和监管机构精神的密切跟踪。针对外贸新业态跨境结算业务,中国银行通过事前交易主体准入、事中交易智能审核、事后定时回检等方式,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风险防控网络。在事前主体准入方面,我行深入了解合作伙伴业务经营范围、反洗钱与反欺诈等风控措施,了解并评估客户交易真实性核查手段,同时穿透了解其对接平台/独立站情况并定期回检。在事中交易智能审核方面,我行利用“人工+自动化”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系列风控模型,在系统中部署了六大类20多项风控规则,加强对大额、拆分、高频和异常规模等异常情况的实时监控。在事后定时回检方面,建立客户和业务系统抽查机制,有效识别和发现虚假贸易情况,加强交易真实性审核机控水平。
外贸新业态发展方兴未艾,新模式层出不穷。下一步,中国银行将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导下,精益求精,深刻洞察客户需求,加强产品创新和应用,为外贸新业态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为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灌溉金融活水。
免责声明:中一期货官网所载中一期货官网章、数据等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行情策略请联系QQ客服获取。